愤怒 | 导游骂游客不购物:你像貔貅一样只吃不拉
与云南旅游市场的特点密切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从保障导游权益、减轻导游压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推出了改革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部分旅行社上有政策、下有对
假期出游,图的是开心,但如果碰到被导游骂会怎样?肯定严重影响心情,而这种事情在云南就没少见。在昆明、在丽江,时不时会出现导游因为购物问题与游客发生冲突。尽管在本次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尚未听说类似事件的发生,但这一顽疾并没有彻底解决,也就是通过低价团吸引游客,再通过强制购物收回成本的做法。日前,国家旅游局会同公安部、工商总局、商务部、质检总局等四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赴云南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督查,并将前一阶段对当地明查暗访情况向云南省政府进行了通报。这是国务院多部门首次联合对一地旅游市场秩序进行专项督查。检查结果显示,包括低价团在内的三大问题仍然突出。对此,云南方面表示将深入旅游改革,力图从机制上解决问题。
游客不购物导游就开骂
通过低价团吸引游客,然后通过强制购物回收成本,这种做法往往会引发游客和导游之间的冲突。如果游客不购物,导游就不给好脸看,甚至直接开骂。比如,有导游就这样说:“如果你要像貔貅一样只吃不拉,那对不起,下一站不要跟着我,咱们这辆旅游车是给有德行、有道德、有良心的人坐的。”
讽刺游客只吃不拉已经很过分,而根据之前的报道,甚至有更过分的,比如云南一导游对游客推销银器时,因游客冷漠而发飙:“只有一个美女回答我的话,剩下41个人都是行李吗?”全程讽刺加训斥,"要不愿消费,拿着行李箱爱去哪去哪。”除了动口之外,动手的也有。
检查组暗访三大问题仍突出
根据专项检查,在对云南的明查暗访中,工作组发现,云南的不合理低价、强迫游客购物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本来要求给导游开工资结果工资是自己出
为什么低价团的问题屡禁不止?之前,导游强迫游客购物部分原因出在机制上,因为导游一般没有基本工资,他们的收入多靠购物提成。对此,有关方面曾出台措施要求旅行机构在与导游签合同时要保障导游的基本工资。今年7月31日,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云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以及云南省总工会共同出台文件,在昆明市率先推进《云南省导游归属管理及导游公司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要求,明确导游人员归属、建立导游薪酬机制等,并给出了时间表,于今年7月至8月启动实施,9月开始检查落实。截至9月中旬,昆明市已有1480名导游与所在旅行社完成了签约,占昆明日常带团导游的四成左右。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效果呢?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项政策从出台到推进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有些旅行社里还出现了签约前先签辞职信,自己上交工资发给自己的怪事。一位匿名的云南导游告诉记者,他们在签合同的时候附加三份文件,一份是自动解除劳动合同,一份是辞职信,还有一份是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只要签署了这三份材料,旅行社可以在任何时候将自己开除,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此外,还有的导游被公司通知提前上缴一年的工资,之后再由公司发下去,不光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甚至在发工资时还要交税。也就是说自己给自己发一次工资,钱还少了。
与云南旅游市场的特点密切相关
行业管理部门从保障导游权益、减轻导游压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推出了改革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部分旅行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用多种侵害导游合法劳动权益的方式,来应付政策,甚至在管理部门对旅行社进行约谈后,仍未进行整改。那么,究竟为什么旅行社愿意冒着违法的风险,也不愿意承担导游的成本呢?
这其实和云南旅游市场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旅游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还是占据主导地位,专家表示,云南属于典型的地接旅游地区,在旅游经济体系中属于下位经济,八成以上的游客都需要发达地区组团社提供,因此,与其它地接省市一样,需要向发达地区争取客源。而争取客源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组织低价团。既然如此,云南旅游市场就形成了旅行社亏本吸引游客、导游垫款带团、再利用购物补贴亏损并盈利的利益链条。实际上,据测算,一个游客以这种方式到云南旅游,除去团费之外成本是1000元到1500元,需要游客购物3000元才能保本。而出台的新政只会增加旅行社的成本,因此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云南省人民政府资政刘平表示,将要下大力进行整顿,同时要深化旅游改革,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不过在市场人士看来,如果全国旅游市场低价竞争的局面没有改变,云南旅游市场这种地接旅游的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在云南推行的导游体制改革能产生多大效果,还是要打一个问号,低价团恐怕也难以彻底根除。